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 决策公开
陆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陆河县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案》的通知
  • 2024-04-01 17:30
  • 来源: 陆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字体: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陆河县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发展改革局反映。

  陆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3月30日     


  陆河县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工作部署,以及汕尾市关于加快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要求,统筹加快陆河县城镇化步伐,切实做好县城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推动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城镇体系健全完善、城乡融合深入发展,现结合陆河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基础及趋势预判

  (一)发展基础

  2022年末,陆河县县域总面积986平方公里,全县户籍人口35.56万人,常住人口24.8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4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16%。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5.75亿元,同比增长8.7%;规上工业增加值11.39亿元,同比增长3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6亿元,同比增长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1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10元,同比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36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36元,同比增长7.0%。陆河县是海陆丰革命老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我省北部生态发展区政策延伸适用的11个县之一,陆河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年以来,陆河县持续推进“一区多园”产业发展格局建设,着力打造高新区“万亩千亿”产业主平台,支持有条件的镇、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建设镇级、村级富民兴村产业园区,现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32家,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

  (二)趋势预判

  立足我县实际和发展急需,瞄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需要政府支持引导的公共领域,区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我县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优化县城发展区域格局,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做好老区振兴这篇“大文章”。到2027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县域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通过一批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的实施,县城城镇化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公共卫生、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市政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有效提升,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的迫切需求,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医疗、养老、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达到汕尾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基础设施实现更高水平互联互通。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我县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建设任务

  (一)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1.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聚焦产业有序转移,逐步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富民兴村为主导产业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打造电池零配件、建筑装饰材料、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做强新材料产业,依托“中国建筑装饰之乡”的品牌优势,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及新型建材产品生产企业落户。持续推动新能源产业集聚,支持延伸新能源电池、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条,为储能电池产业打造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将比亚迪、震雄、固德相关上下游企业引进陆河,支持陆河中奕将广东中奕业务迁移到陆河形成总部经济,推动形成“龙头带动、链式发展”的工业发展格局。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争创省名牌产品及名特优新农产品,到2027年,全县国家名牌产品(农业类)达1个以上,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达5个以上,“三品一标”认证达8个以上。(责任单位: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陆河高新区管委会、县发展改革局)

  2.提升产业平台功能。推进高新区“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建设,重点推进高新区北部片区、富航城片区、陆河东片区扩园建设,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产城融合、产业能级、营商环境、运营能力五个提升行动。同时,积极探索产业合作新路径,扎实推进坪山与陆河结对共建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确保供应产业供地870亩,园区标准厂房储备超4万平方米。支持有条件的镇、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建设镇级、村级产业园。推进油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茶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质升级青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到2025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25家。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30家。(责任单位: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陆河高新区管委会、县发展改革局)

  3.完善消费和商贸流通设施。加快县镇村商业网络建设,建设乡镇商贸中心,支持乡镇商贸设施共建共用,打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村级商业网点。改造提升综合交易市场功能,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推动农产品集散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陆河)、洋洋汽车城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培育引进、发展壮大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引导传统企业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快推进通道物流、邮政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动“枢纽+通道+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对接引进京东、顺丰等大型物流企业,将陆河县建成连接粤东北地区及珠三角城市群的桥头堡。到2025年,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快递行政村、村级商业网点覆盖率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供销联社、县发展改革局,各镇人民政府)

  4.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发挥政府、企业、学校等主体作用,强化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培训及职业教育,以“订单式”“定向式”校企合作模式为切入点,借助“招生即招工”产教融合模式,提升我县就业人员持证率,为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高质量推进陆河县新能源技工学校项目建设,依托技工学校建设,承接产业项目转移,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技能人才保障。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积极开展定向定岗培训、急需紧缺职业专项培训、职业转换培训和创业培训。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专户。到202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0000人以上。(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二)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

  5.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县城停车场规划与建设,试点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完善城乡公路安全标识系统,逐步推进城乡盲道系统建设。以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综合交通大会战为契机,加快谋划陆惠高速项目和推进国道235线陆河伯公岗至陆河教育园区段、新田圩至南坑村段公路等升级改造。擦亮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品牌,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推动农村公路单改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项目,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完善村内道路硬底化建设,提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便利程度。力争到2025年,全县普通国道一级公路比例达100%以上,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92.8%以上。基本实现城区快捷网络,即具备条件的乡镇30分钟上高速,60分钟左右到达相邻中心城区。(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6.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震、农业、气象等重点领域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提高预报预警时效性准确性。推动陆河县应急指挥监测系统工程、陆河县螺河排水防涝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2025年前全面完工,提升螺河两岸防洪减灾能力,强化水库、河道和在建水利工程等重点防洪区域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安全度汛,密切关注降水情况及旱情发展趋势,加强对水源和引调提水设施的管理调度,全力保障生活和生产用水。到2027年,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重特大灾害防范应对更加有序有效。(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气象服务中心)

  7.加快管网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天然气主干网建设,依托过境天然气管道工程,加快推进境内天然气管网设施建设,重点推动粤东天然气主干管道“县县通工程”汕尾—陆河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镇燃气管网建设特别是老旧小区管网建设,力争到2025年,城镇居民天然气管道气化率达到55%。谋划推进农村天然气管网建设,积极推进“瓶改管”工程。加快推动城镇燃气管网接入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积极推动“煤改气”工程。加快推进城镇配电网建设提升,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现代化配电网络设施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县电网输电能力和抵御极端自然灾害能力。到2025年,完成新建开关站1座,变电站4座,满足“十四五”期间负荷增长需求。完善区内电网和跨区域输电通道,加快110千伏水唇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南部三镇(河口、上护、新田)集中供水、农村集中供水升级改造等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全面完成陆河大道建设,同步实施地下排水管网升级改造和内涝治理工程,完善县城排水体系。加快推进朝阳路北片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2025年,累计完成城中村改造示范项目3个,2027年,累计完成城中村改造示范项目5个。(责任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发展改革局、县供电局)

  8.推进数字化改造。全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主要城区—重点城镇—农村重点区域的次序推进5G网络建设,推动“5G+”应用试点示范建设,积极打造“双千兆”网络体系,持续改善通信服务质量。到2025年,全县建成5G基站800个,实现高质量5G网络全覆盖。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到2027年,实现“一体强基、一站兴业、一网惠民、一网善治、一体优政”的具体目标,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县域治理、政府运行效能全面提升,以5G智慧政务服务大厅为典型示范,面向全市复制推广创新成果,医疗、教育、人社等服务能力有效提高。(责任单位: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三)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县城民生福祉

  9.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打造县域10分钟卫生服务圈和农村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完成“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全县5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25%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全县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0%以上。深化“五医联动”改革,扎实推进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县级医院远程医疗平台,推进检验检查结果县域内互认,加快设置医共体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等各类资源共享中心,帮扶带动县镇卫生院提高急诊救治能力,全面提高县域诊疗和分级诊疗能力。推动县域内住院率达85%、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65%以上。在县域内全力打造布局合理、技术较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专科群,力争到2025年,全县创建1—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新增4—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利用好省卫健委对口支援资源,充分发挥省医疗专家“组团式”帮扶和博士流动工作室作用,着力提升医技人员整体能力水平。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力争到2025年,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不低于执业医师总数的20%。深入推进全国“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示范城市创建。(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10.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革,新增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公办优质学位。争取到2025年,建成陆河县公立幼儿园补短板建设项目,努力创建广东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加快6所乡镇初级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山区学生上学难问题。全面推进宝山希望小学改扩建(二期)、河田镇城南小学迁建等县城小学建设项目,有效解决县城小学学位不足问题。到2025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8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100%。加快职业技术学校扩建、新能源技工学校建设,提档升级各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打造一批适合陆河县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培养工匠型高级技能人才。(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1.提升社会服务保障能力。健全生育配套政策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优先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推进殡葬改革,推动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到2025年,全县人均寿命保持在77岁以上。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提升劳动者技能素养和就业能力。深入开展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将“零参保”企业、快递等新行业、新业态从业人员锁定为扩面重点,多举措提升社会保险参保率。扩大城乡居民参保覆盖面,提升城乡居民参保率和续保率,到2025年,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医疗保障局)

  12.优化文化体育设施。推动全县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加快县图书馆、镇级文体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战略,推动县城重点建设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足球场等符合无障碍建设标准的场地设施,构建县、镇、行政村(居)委三级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县城15分钟健身圈。加快新田镇联安村国家级运动休闲小镇建设,构建“体育+乡村旅游+产业共建”的发展模式。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1306平方米。(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四)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

  13.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落实《陆河县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烈士纪念馆等设施的保护巡查。有序实施革命遗址保护修复开发工作,推动德辉楼修缮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加强陆河县革命史研究和培训教育,深入挖掘保护红色遗址遗迹,扎实推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谋划举办红色文化博览会,进一步提升我县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县委党史研究室)

  14.打造蓝绿生态空间。深入实施绿美陆河,加快推进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县城道路及公共绿化管护,加强县城朝阳路、东环路、陆河大道、岁宝路和公园广场等公共绿地常态化巡查养护。加强水环境修复,扎实推进螺河排水防涝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清洁小流域等防洪排涝工程。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发展“林—材”“林—果”“林—茶”“林—蜜”“林—脂”“林—游”“林—药”“林—菜”“林—菌”等林下经济产业,进一步加大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储备力度,实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和地区生产总值(GDP)双增长。大力培育生态农产品和文旅、康养等消费市场,完善市场定价机制,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康养等产业实现生态价值。抓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建立依据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确定财政转移支付额度、横向生态补偿额度机制。(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陆河分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局)

  15.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机遇,加快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创新土地以及附属建筑的综合利用模式,因地制宜有序推动园区、乡村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大力发展绿色种植养殖,推行水产健康养殖。落实陆河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负面清单,防止高耗能、高排放等落后产能转入。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培育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新能源汽车。稳步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到2025年,全县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应用超低能耗建筑。(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陆河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陆河高新区管委会)

  16.增强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优化收运处置设施布局,推进村庄垃圾收集房(点、站)自然村全覆盖,建设完善乡镇垃圾转运设施,确保每个乡镇具备垃圾转运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推进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以及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优先治理水源保护区、国考断面周边区域及城乡接合部、中心村、旅游风景区等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到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污染物减排指标。(责任单位:县公用事业事务中心、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陆河分局,各镇人民政府)

  (五)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

  17.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推进陆河县城镇供水一体化建设工程、陆河县南部三镇(河口、上护、新田)集中供水工程、陆河县农村集中供水升级改造工程等供水保障工程,全面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畅通县域内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推动县城公交或班车服务向邻近镇村延伸。完善县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5G基站建设。健全县镇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快陆河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建设,2023年年底投产使用,补齐城乡冷链物流“短板”,实现“产、销、供、运”一条龙无缝对接。完善镇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责任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供销联社、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发展改革局,各镇人民政府)

  18.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用好县域医共体平台,通过下沉专家的“传、帮、带、教”培养专科人才,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将县人民医院打造成“三级”综合性医院,推动县妇幼保健院提标升级、疾控中心能力提升、基层卫生院站提标升级、县中医院做强做大,积极向上协调上级精神专科医院对口帮扶陆河县第三人民医院。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动乡镇公立幼儿园建设。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科学合理撤并“麻雀学校”,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增强公办优质学位供给能力,全面改善“城镇挤、乡村弱”问题。提升乡镇养老服务能力,推进综合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全力开展全县适老化改造项目。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和文明村镇创建。加快推进“美丽圩镇”攻坚行动,制定实施小城镇(圩镇)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和方案,以实现干净、整洁、安全、有序为目标,在全县8个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河口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的基础上,到2025年,实现小城镇(圩镇)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特色品质、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发展改革局,各镇人民政府)

  19.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稳定现行帮扶政策,完善防返贫监测机制,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投入力度,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农村居民“四项收入”增长空间,促进重点群体增收,推进共同富裕。推动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向镇级下沉,支持各镇大力发展服装加工、电子信息等富民兴村产业,促进人口集聚,将镇一级打造成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完善结对帮扶关系,整合现有帮扶资源,谋划各年度驻镇帮镇扶村项目,利用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加快引进一批大企业连片包镇开展帮镇扶村,高效打造镇域产业发展集聚区,提升镇域经济带动乡村振兴能力。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建立村企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帮扶事业。(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局、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县工商联,各镇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发展改革局、农业农村局等为成员单位的陆河县城镇化工作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制定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的具体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监督检查落实情况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日常协调推进工作。各牵头单位和相关镇要分别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推进工作落实。

  (二)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或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三)加强资金统筹。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深化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政府投资统筹力度,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提高投资补短板、增动能、拓潜力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抢抓国家加大新基建投资机遇,主动对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聚焦“项目双进”,加快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创新产业投资引导机制,发挥投资对扩大需求、优化供给的关键作用,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持续优化民间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扩大有效投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本地企业加强与外资企业合作,鼓励外出乡贤返乡投资实体项目。

  (四)加强用地支撑。加强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分配,保障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注重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土地,优先用于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积极组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分类推进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

  (五)提升重大项目服务能力。提升投资领域要素配置的效能,加强重大战略任务和基层公共服务财政资源统筹保障能力,完善“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落实“1+5+X”分级协调工作机制,做深做细做实项目规划选址、用地、环评、水土保持等方面前期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及时为项目推进纾困解难,强化督促调度,确保项目数量、质量和投资量“三量齐升”。

  (六)严格防范风险。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慎论证项目可行性,优选项目、精准补短板、不留后遗症。严防“大水漫灌”,确保精准投资、提高投资效益。严防“半拉子工程”,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可靠、规模充足。严防“大拆大建”,优先采取改扩建方式,必要时采取新建迁建方式。严防“贪大求洋”,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

  五、建设项目

  见附件2《陆河县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表》。

  附件:1.重点任务分工表

             2.陆河县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