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解读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
  • 2018-12-20 16:53
  • 来源: 佛山市人民政府网
  • 发布机构:莫笔弘
  • 【字体:    
  2010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了《珠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而制定实施的五个“一体化”规划之一(其余四个为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及公共服务一体化),也是我国首个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该《规划》的颁布实施,意味着珠三角地区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上升到一个新台阶,环境保护新道路在珠三角地区得到新的诠释。
  一、再造环境新优势,寻求区域新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区域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城镇化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环境保护也取得积极成效,区域环境状况保持基本稳定,珠三角地区总体上已经基本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开始向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
  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珠三角地区结构性问题交织在一起,开始出现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土地资源开发强度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弱、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资源利用率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开始显现。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区域污染态势正发生深刻转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环境约束逐渐凸显,区域协调、有序、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与经济结构的矛盾、发展模式的矛盾、区域协调的矛盾、社会发展的矛盾关系错综复杂,成为区域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大制约。
  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就需要在环境上下功夫,再造环境新优势,促进区域新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思路、开拓创新、主动促进,加快推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以环境再造促进区域产业重组、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下一阶段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性,将环境保护一体化提升到推进区域科学发展的基础地位,将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作为五个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一体化规划之一,与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相互衔接,同步制定及颁布,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继续快速、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发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促进区域产业再造

  环境保护的根本是发展问题,要解决区域结构性、累积性、复合型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区域发展模式,改变高度依赖出口、高度依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环境污染负荷较重的中低端制造业生产模式。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布局,优化城镇建设布局,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从结构和布局两方面,构建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当前,珠三角乃至全国,都已进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制定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约束无序、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的发展模式。而环境保护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综合作用,污染减排的“紧箍咒”作用,很大程度压制了“两高一资”产业的快速发展,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机制政策充分体现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优化”、“助推”、“扩容”和“增值”等重大作用。通过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环境保护就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看得见、摸得着、行之有效的抓手。
  因此《规划》将“建立全防全控的产业环境调控体系,优化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从源头上控制各自为政、低水平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规划》提出了分区控制的要求,通过严格落实区域分区控制,实施重污染行业的统一定点,严防污染产业转移,优化区域产业发展布局;提出了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出了严格环境准入,从规划设计、项目建设、收严行业污染产生量、排放标准等方面,建立控制高污染产业发展的“铁门槛”;提出了落后产能淘汰机制,不断从清洁环境、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腾笼换鸟”,通过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环境压力,为新型产业发展腾出空间。用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珠三角地区先行先试,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三、城乡区域统筹、污染联防联控,建立环保新秩序

  珠三角地区跨九个地市、河网密集,自然条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尽管珠三角九大城市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我国最富庶的城市连绵带之一,但城市之间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开始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而肇庆、惠州等城市还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而且长期以来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城乡之间无论是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都存在巨大的差距。区域差异、城乡分割导致环境保护城市分治、城乡分裂,各个城市集中了主要力量解决本市辖区内的环境问题,但无力解决跨区域、区域性、流域性的环境问题;基本解决的建成区的污染治理问题,但难以解决城市周边、广大乡村乡镇的环境问题。区域性、复合型污染日趋严重,环境基础设施难以共享,环境监管各自为政,乡村环境管理无序,基础薄弱,构成了珠三角地区环境质量改善的重大制约,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新的问题需要新的机制,《规划》按照流域、区域环境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建立跨界水污染和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联防联治机制;针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格局,构建同保共育的生态体系;统筹区域、统筹城乡、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环保新秩序,推进区域环境同治,共同建设宜居城乡;针对区域供排水格局混乱,清污混流的局面,逐步分离取排水河系,理顺给排水格局,优先保障饮水安全;针对跨界水污染问题突出,部分河段旧疴陈疾积累已久,建立跨界水体综合防治体系,上下游、左右岸统筹联动,分工合作,共同治理;针对区域性、复合型、压缩性大气污染问题,以保障亚运会清洁空气为契机,全面推进联防联控机制,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应对光化学烟雾,全力推进脱硫脱硝,减轻区域酸雨污染,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减少颗粒物排放,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建立大气污染控制新途径;针对区域共同的生态体系,统筹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弥足珍贵的自然绿地,建设绿色廊道和开敞空间,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区域格局。打破行政区藩篱,打破城乡隔阂,推进环境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提高环境设施利用率,且促进了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环境公平正义。
  四、先行先试,探索环境保护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与政策

  区域环境一体化,关键是在体制机制上要形成符合一体化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在区域层面上,要突破一批政策,形成以一体化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协同联动机制为手段,以政策创新为突破的区域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
  针对区域环境一体化管理的执行主体,《规划》提出区域协同联动,搭建区域环境管理一体化平台,以强化区域协同联动为手段,互通大气、水、固废等环境信息和重大项目的审批信息,搭建联防联治政策及技术平台。平台的建立将有效解决区域内环境监管标准不一、执行乏力等问题,能够充分做到群策群力,提升区域环境整体协同管理能力。
  针对区域环境一体化管理的手段需求,《规划》提出统筹协调,改革区域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一系列有力抓手。提出要不断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突破一体化建设瓶颈,用环保一体化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要设立区域一体化的环境管理机构,建立政府环保目标责任机制;要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全局出发,健全区域环保合作机制、跨界环境问题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深化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的环保合作,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相适应、与区域环境系统内在需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针对面向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发展行为的优化调整需求,《规划》提出先行先试,创新区域一体化的环境政策,利用政策机制,规范区域发展和经济建设行为。为有效实施珠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战略,《规划》充分发挥了环境政策的驱动作用,积极探索区域环保的新政策、新模式,在珠三角地区先行先试。不断完善环保法规,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不断完善跨界断面水质管理的补偿与赔偿政策,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率先实施电厂脱硫、脱销、除尘“一费制”;拓展环保投融资渠道,共同建立珠三角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加快实施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等环境经济政策。
  五、积极探索先发展地区环保新道路,任重道远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使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承担着探索科学发展模式、深化改革开放、带动高端发展、引领环珠三角泛珠三角快速发展的历史重任。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珠三角地区需要勇于创新、勇于变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推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先发展地区环保新道路,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使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