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4年2月政府工作报告
  • 2014-04-22 10:53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6日在陆河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许伟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应对挑战、加快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七届二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园区工业、基地农业、生态旅游、美丽城乡、活力陆河”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攻坚克难、开拓进取,顺利地完成了县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201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86亿元,比增11%。农业总产值15.96亿元,比增3.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6亿元,比增20%。外贸出口3905万美元,比增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比增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亿元,比增13.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1亿元,比增21.5%。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6.37亿元,比增23.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034元,比增10.5%。

  二、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较快发展。新河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设立和完善园区三层管理架构,以7800万元收回水田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园区的征地后续、发展规划、申报手续、园区大道建设等方面工作进展顺利。规上工业持续壮大,新增泰源、嘉冠等四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业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单位能耗稳步降低。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潮惠高速公路陆河段已全面动工建设,第一阶段应征地面积5000多亩已全面完成,全线实现无障碍施工,已投入建设资金2.48亿元;潮惠高速管理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库区完工并投入试运营。县文体综合馆、人民医院综合大楼项目加快推进。教育园区“一园五校四馆”建设不断完善,完成园区新增300亩用地,县职业技术学校一期校舍和校内道路工程已动工,县党校和电大合并迁建进入规划设计阶段。“一河两岸”和陆河大道片区建设扎实推进。

  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在建县25周年期间举办了“三个一批”经贸活动,签约了樟河半岛国际温泉度假村等11宗项目,意向投资总额111.7亿元。多次与广东省客家商会、深圳市汕尾商会、惠州市汕尾商会、深圳市龙岗区陆河企业促进会、广田集团、海雅集团、岁宝百货等知名商团进行招商洽谈,乡贤回乡创业热情空前高涨,成功签约了一批项目,燕浩、太平洋投资、首创等三家企业已进驻园区。

  “三农”工作进步明显。以青梅、木瓜、木薯、木材、花卉、油茶、灵芝、药材等八大基地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县粮食、无公害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新增省级菜篮子基地1个,培育基地3个。“陆河木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新引进康然珍稀水产养殖项目动工建设。积极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涉农保险体系建设和政策性水稻保险工作,全年赔付受灾农户420万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顺利完成并通过省、市验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村环境日益改善。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以县城为中心的商贸物流圈加快发展,物流、住宿、餐饮、商贸等服务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县旅游接待38万人次,比增22%,旅游收入比增21%。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润达花园建成销售,螺河湾、螺河半岛、吉祥华庭等项目动工建设。

  三、城乡面貌日益改善

  生态质量稳步提升。坚持生态立县,坚定不移走林业生态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县和生态环保示范县建设,2013年度PK胜出的中央财政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县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共争取项目资金5800万元。积极实施千里绿道和万亩荒山绿化工程,2013年共完成造林绿化4万多亩,封山育林2万亩。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保护稳步加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和土地管理制度,新田河、螺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城乡建设进程加快。县城岳溪生态博览园、污水收集管网、排水管网、县城市政道路、LED路灯改造、园林绿化等工程加快推进,县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县城市容市貌和生产生活秩序明显改观。城乡交通路网建设加快完善,全年建成农村硬底化公路32公里,桥梁10座。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年度“万村绿”绿化工程全面完成,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创建名镇名村8个。农村环保、生活垃圾和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全县127个村(社区)中已有61个村(社区)建立了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设施的“四个有”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机制,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13年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11类民生支出共投入10.01亿元,比增19.13%。11类民生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达84.43%。

  社会保障持续完善。积极探索社保业务新模式,着力提高社保服务水平,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城乡医疗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市内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全部提高到70%以上,全面实施商业保险大病补偿和二次补充。社会就业水平不断提升,新增城镇就业27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五保、低保、孤儿补助发放标准全面达到省定标准。县社会福利院、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救助站建成投入使用,水唇敬老院获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保障性住房150套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扶贫开发有效推进。积极实施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全县21条村1489户7307人纳入扶贫范围。加强与深圳市罗湖区的沟通联系,有效推进扶贫帮扶项目。全年共投入帮扶资金5628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656个, 61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全面完成。

  教育事业显著进步。教育创强工作扎实推进,南万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上护镇、螺溪镇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前检查,河田中学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全县有47所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多媒体电教平台进课室工程全面完成,全县中小学校实现信息化全覆盖。普通高考全县重本入围人数突破100人,本科总入围人数突破800人,二A以上入围率全市第一。

  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县内3家医院被列入省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完成2013年度医改任务。继续巩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平价医疗试点工作,试点医院人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单病重医疗费用大幅降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站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上护、螺溪、水唇3个镇的全民健身广场和38个村文化室建设。全面落实计生“一证先行”制度,原创主题山歌剧《木偶走进计生》被省评为宣教创新项目,螺溪镇各安村荣获第三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称号。殡葬改革深入推进,全县死亡遗体平均火化率维持100%,县殡仪馆、各镇公墓山建设加快推进。审计、统计、侨务、畜牧、档案、地方志、国防、人事、人防、科技、防震、残联、民族宗教、移民、工青妇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化解社会矛盾力度加大。完善信访排查机制,畅通信访渠道,有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全年群众来信来访案件办结率达92%,省交办的7宗信访历史积案在全市率先完成化解,其中有2宗案件被省评为先进典型案例。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启动建设县应急平台和总值班室,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高。消防安全、公共卫生等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五、抗灾复产有为有效

  受“8.16”特大洪灾和超强台风“天兔”袭击,全县直接经济损失9.44亿元。在抗击灾害上,我县做到“提前部署、科学决策、沉着应对、有序推进”,全县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连续奋战,有效抗击了两次特大灾害,确保全县“不决一堤、不溃一坝、不死一人”。灾后,我县抗灾复产重建家园工作有序开展,成效显著,新田麻地桥、东坑宫前潭桥等重要基础设施全面修复,全县因灾损毁的426户全倒户在春节前已全部入住新居。

  六、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意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向深化,全县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43项,转移3项,委托2项。网上办事大厅完成建设,涉及全县33个单位374项审批事项全流程办理服务目录上线运行,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监察、审计、法制、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认真查摆和整改“四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立行立改,建立长效机制,全年会议经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境)经费同比分别下降3.8%、29.9%、4.1%和14.4%,政务接待进一步简化和规范。

  各位代表,2013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政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拼搏实干的结果,是海内外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陆河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我县经济发展步子仍不够快,特别是人均GDP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大,加快发展成为我县第一要务。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进程缓慢,与人民群众需求差距较大。三是镇级政府和一些机关部门债务负担较重,镇、村“三资”管理亟待加强。四是一些部门、干部服务和办事效率与上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仍待改善。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我们快马加鞭实现振兴发展、加快发展关键的一年。按照县委七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央、省确定的战略部署和市对我县“生态发展保障区、特色产业聚集地、绿色崛起新山城”定位要求,按照“园区工业、基地农业、生态旅游、美丽城乡、活力陆河”的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轴三圈”发展规划,奋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01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 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年度计划。

  为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落实《陆河县振兴发展行动计划》

  县委七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陆河县振兴发展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以“一轴三圈”为抓手,从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扩容提质、民生福祉、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今后一段时期要以全面落实《行动计划》为指引,实施“一轴三圈”战略规划为重点,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加快“一轴三圈”统筹规划。以潮惠高速陆河段作为县域经济发展驱动轴,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商住、物流、金融、文化、教育、旅游中部发展服务圈,统筹带动东坑、水唇两镇发展;以新河工业园区为中心的南部产业聚合圈,联动河口、新田、上护三镇,建设县域产业集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北部螺溪、南万两镇良好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北部生态涵养圈,发展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全力加快“轴”的建设,推动“圈”的发展,实现“圈”内组团发展,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荣、环境共治,“圈”外互补、相互带动,为陆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载体和功能强大的推动引擎。

  加快“一轴三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三圈”交通、能源、防灾减灾、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突出抓好潮惠高速公路陆河段三个互通口、一对服务区,陆河东、陆河南互通口与县城连接线、新田互通口与新河工业园区连接线的规划建设,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驱动轴”。加快推进“三圈”内各镇主干道、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河口、螺溪两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依照“三圈”的不同功能定位,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三圈”中心镇辐射带动与周边镇互补作用,统筹规划建设中心镇与周边镇村,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聚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三圈”城镇化水平。

  创新建设体制机制。加强对“一轴三圈”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落实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和支持配合,积极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三圈”内外多层面合作互动,推进区域间人才、科技成果等要素流动、合作开发的利益分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整合各方有利资源,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采取BT、BOT以及产业基金等各种融资模式落实建设配套资金。

  二、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强化项目带动作用,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今年县安排建设项目93宗,总投资14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8亿元。其中,列入重点管理项目16宗,年度计划投资24.8亿元。

  全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严格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在现有8平方公里建成区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一河两岸”、陆河大道、北环路、东环路四个片区建设,着力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依托陆河浓厚的客家文化积淀,借鉴梅州“客天下”的开发和经营模式,加快推进“一河两岸”建设。重点抓好螺河东岸的螺河湾、螺河半岛、亲水公园、旧城改造等项目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螺河西岸占地6平方公里的“客家文化长廊”,打造建设成集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客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成为“美丽陆河”名片。加快推进陆河大道片区的商贸广场、星级宾馆、陆河桥、改河带状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北环路片区的教育园区“一园五校四馆”(陆河中学、外国语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县委党校、电大,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金鲵湾生态园项目规划建设。高标准、高规格规划建设东环路片区,打造集商住、休闲、景观、人文于一体的特色片区。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潮惠高速公路、省道S335和S240线改造升级,加快陆河至陆丰高铁站驳接线、揭紫公路、河西公路、镇村公路改造等路网建设,打造覆盖全县城乡,纵横交错、便捷顺畅,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提升的公路交通网络,加快融入珠三角,对接汕潮揭。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商贸物流产业,着力增强第三产业竞争力和吸引力。加速现有物流企业和个体运输户整合,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着力增强商贸经济质量和效益。做大做强岁宝百货等一批商业品牌,加快建设特色美食、休闲娱乐、酒店宾馆、健康服务等商业设施,完善商业配套,提升商贸业服务水平。推进“万村千乡”市场改造升级、农超对接和平价商场建设,培育农村流通合作服务组织。

  三、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结,坚持高起点规划、多元化融资、市场化运作,打造招商引资载体,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加快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尽快完善新河工业园区申报材料相关工作,确保今年获得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批准。着力打造“一园六平台”,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抓好园区60米大道、污水处理、供水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园区详细规划、优惠政策、投资运营机制等,不断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

  全力打造建筑装饰材料产业城。以产城融合、产业集聚为方向,全力推进陆河建筑装饰产业城建设,吸引一批高新企业、特色产业进驻园区,打造新型绿色建筑装饰材料生产加工基地、研发创新基地、交易物流基地。重点推进伟泰装饰建材园、广田装饰建材园等“园中园”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项目协调服务和落地保障机制,综合运用财税补贴、便捷服务、资源倾斜等手段,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招商引资竞争力。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反哺工程”,动员陆河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发挥商会和大型企业作用,突出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力争年内新增10家以上大型企业进驻园区。

  开放投融资模式。创新融资方式,搭建融资平台,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大型产业项目的投融资乃至整个园区的开发建设。运用多种融资模式运作园区开发,不断增强园区经营活力。

  四、着力推进“三农”工作

  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农业发展活力,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和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建设。强化新农村规划,启动幸福村居创建行动,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继续完善“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设施”的“四有”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依托青梅、木瓜、木薯、木材、花卉、油茶、灵芝、药材等八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园区,力争把陆河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生态观光农业基地。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做优做特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影响力,形成具有陆河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水产、畜牧业发展,严格落实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责任制,提高抗风险能力。

  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严格按程序做好选举工作,努力实现“两个80%”的工作目标,确保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任务。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集体、个体、合作、企业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全力做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建设美丽陆河。

  加强生态环境管护。着力抓好森林资源管护,加强省级红锥林自然保护区、火山峰森林公园和县级回龙寺、观天嶂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设。加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实施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土地和非法开采非煤矿山行为,加强水源、矿产等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清理关闭小砖窑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南告水库、螺河、榕江、南北溪河、新田河等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和常态化监测,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推进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

  扎实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大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构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切实做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4万亩造林任务,抓好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乡村绿化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促进绿道网延伸升级,保护好湿地资源,强化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富有成效。

  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战略位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加大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力度,启动建设“广东省文明县城”,继续推进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和省、市“生态镇(村)”创建活动,积极倡导创建绿色学校等一批生态示范单位,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打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陆河。

  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做大生态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旅游资源整合,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特色旅游区。抓好旅游规划的实施,力争把红锥林自然保护区、共光梅园、激石溪景区打造培育成知名品牌。高标准开发温泉资源,重点抓好樟河半岛温泉度假村、水唇温泉山庄等项目建设。加快对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旅游基地建设。尽快实现与红海湾滨海旅游和市内其他重点景区连点对接,形成规模效应。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六、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全力做好各项社会民生保障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征缴渠道,确保全县城乡医疗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实现100%覆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抓好促进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实,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商品流通,加大政府调控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

  扎实推进教育创强工作。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教育强镇建设,确保全县100%的镇创建成省教育强镇,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目标。强化防流控辍措施,巩固“普高”成果。促进“名校”建设,确保河田中学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终期督导验收,完善陆河中学、外国语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党校、电大和职校的迁建工作。着力加强学校管理和校风建设,积极实施人才“扬帆”计划,加大对骨干教师、名师的引进、培养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科学规划文化体育产业布局,重点抓好文体综合馆、全民健身广场和农村(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启动二甲医院创建工作,加快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改善居民就医条件。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县中医院改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培训力度。巩固殡改工作成果,全面治理乱埋乱葬,加快公墓山、殡仪馆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推进人口均等化服务。继续推进计生“转型升类”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计生前移进位目标。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巩固扶贫开发“双到”成果,积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和对口帮扶单位深圳罗湖区的全方位对接合作,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农村泥砖房、危房改造,解决好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坚持帮技术、帮项目、帮产业、帮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同步推进,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自我发展功能,引导农村经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努力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

  加强平安陆河建设。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全面落实县镇两级稳定主体责任。完善综治信访维稳体系,推动“矛盾纠纷、治安问题、重点人员、安全隐患”四项排查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健全群防群治机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黄、赌、毒”和各类暴力刑事犯罪、“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禁毒和反走私工作。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度,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重点整治。落实打假责任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县应急平台和总值班室,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群众合理合法权益保障机制。

  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政务、商务、企业生产、民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构建社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城乡信息化水平。

  加快其他事业发展。深入推进质量强县工作,全面推进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加强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做好“双拥”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促进审计、法制、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台务、港澳、科技、工青妇、档案、防震、人防、广播电视、残疾人、移民等工作全面发展。

  七、加快深化改革进程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优化政府职能。着力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深化简政强镇、行政审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政府综合服务体制改革。培育和规范发展社会管理组织,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市场准入、运行、监管、退出制度和规范。推行商事登记改革,强化监管,建立“宽进严管”的企业登记管理体制。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的预算编报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加强专项资金规范化管理。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推动落实地方税务体系建设,深化征管改革。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工作,健全县政府金融工作监管机构,完善县域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大金融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陆河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深入治理镇及机关单位违规借贷问题,切实防控政府债务风险。

  发展多种经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落实“非禁即入”投资政策。引导鼓励各类资本参与绿化造林、供水、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信用陆河”、“法治陆河” 建设,大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创业环境。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省以及市级层面的系列支持政策,吸引更多金融要素聚集,努力把金融业打造成我县现代服务业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八、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

  提升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和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完善网络问政平台,促进民意征集常态化。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密切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自觉接受监督。加强执法公开、政务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推进作风建设,建设廉洁型政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作风建设,严纠“四风”,大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加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洁从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陆河经济社会建设已站在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面对发展新形势、人民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绿色、和谐、幸福、美丽”陆河,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